台湾媒体人许信良公开表示:要是大陆统一台湾,绝大多数台湾人都不会服气,更别谈治理!这番论调听起来颇有分量,仿佛给两岸统一的道路画下了一道鸿沟。不过,事实真是如此吗?从国际大势来看,分裂从来没有好结局。苏格兰两次独立公投均以失败告终,加泰罗尼亚独立运动被西班牙宪法法院定性为非法,这些案例证明,逆历史潮流的分裂行径终将被民众抛弃。台湾问题本质上是中国内政,这一点在国际社会有坚实共识,并且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早就指出,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终将付出代价。任何试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想法,从一开始就注定落空。港澳的实践早已击碎“治理难题”的妄言。1997年香港回归时,曾有不少人唱衰其前景,但如今香港GDP从1.37万亿港元增长至2.86万亿港元,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居全球前三。国安法实施后,暴力事件归零,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9%升至22%,新股集资额重回全球前三,那些叫嚣“香港已死”的声音,早已被维多利亚港更密集的货轮航线淹没。澳门的蜕变更具说服力:回归前经济依赖博彩业,失业率高达6.3%;如今人均GDP突破44万美元、位列全球第二,博彩业收入占比从80%降至45%,中医药产业园、横琴粤澳合作区持续创造新增长极,98%的澳门居民对回归表示满意。港澳“一国两制”的成功,恰恰证明中国有能力、有智慧实现对特殊地区的有效治理。许信良的言论,显然无视了两岸深度交融的现实。经济上,两岸贸易额去年突破3196亿美元,台湾对大陆出口依存度高达42%,每年顺差达1560亿美元,相当于每个台湾家庭年均从两岸经贸中多获12万新台币。大陆市场为台湾创造近300万个就业岗位,新北精密零件厂商、台南农渔民的生计,都与两岸经贸紧密绑定。ECFA税收清单让台湾上千种产品免税进入大陆,仅农产品一项每年就为台湾农民多赚超100亿元新台币,这种实实在在的利益,台湾民众感受深切。文化与民生的纽带更割不断。台湾故宫90%的馆藏文物来自北京故宫,台北孔庙祭孔大典沿用山东曲阜仪轨,大陆热播的《觉醒年代》在台湾豆瓣区评分达9.2分,这些都印证着共同的文化根脉。民生层面,福建向金门日供3.4万吨淡水,让金门告别“靠天喝水”;深圳的台湾居民居住证持有者已能享受医保、社保等31项市民待遇,这种融合早已打破人为界限。所谓“治理难题”,在两岸产业互补性面前更显荒谬。台湾半导体产业占全球芯片代工市场56%的份额,其中40%销往大陆,台积电南京厂直接创造5000个岗位;屏东莲雾经平潭口岸3天就能摆上北京货架,这种供应链深度绑定,决定了统一后资源流动只会更顺畅。历史与现实早已给出答案。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到康熙设立台湾府,从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到如今两岸共抗疫情,台湾始终是中国治理体系的一部分。2024年台湾地区县市长选举中,主张“两岸交流”的候选人拿下14席,远超“抗中保台”派的6席,这正是民心所向的直接体现。说到底,许信良所谓的“不服气”,不过是少数政客的幻想。台湾民众想要的,是更稳定的生计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,是不用看外部势力脸色的底气。统一带来的,将是关税壁垒消除、国际空间拓展、产业融合深化,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,远比空洞的政治口号有说服力。历史的车轮从不会因杂音停滞。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,任何试图阻挡这一潮流的力量,终将被时代碾压。这一点,早已被事实和大势所证明。(信息来源:海外网——许信良:“台独”从不是民进党建党初衷)